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穿越之青青麦穗_75(1 / 2)





  人们看到张冬至这个打扮都吃了一惊,光头上的银簪子可就值不少钱,这真是嫁对了,都说西家是正八经过日子人家,还真没说错。好几个年轻媳妇上来细细地看,看簪子还有衣襟上的刺绣,眼睛里的神情是掩也掩饰不住的羡慕。

  二姨正在那里吹嘘自己家咋样咋样呢,西远娘这一亮相,一下子把说到一半的话给噎回去了,村里人也不傻,谁不会听谁不会看啊,你嘴上说自己家多好多好,谁看见了?人家张冬至发髻上戴的,身上穿的,院子里“嗯啊、嗯啊”叫的,可是摆在眼么前呢。

  以西远娘现在的手艺,村里人都吃得非常满意,况且现在家家茄子豆角都没下来,骤然吃到都感觉很新鲜。炒的菜基本上吃得净光,吃完饭,村里人唠了一会儿嗑都走了。姥爷外甥,也是西远娘的表兄,过来拍拍西远小哥几个的头,啥也没说就走了,他都看出来了,两个闺女,老大往屋里炕上一坐净显摆自己,小的这个闷不吭声地帮着干活。

  第二天,西远和卫成就和老爹赶着驴车往回转,二姨一家还在,西远不想卫成不自在,所以就和西明文一起回家。

  他娘和西韦再多留几天。他娘是为了把姥娘和大舅小舅的衣服给做好,姥娘虽然比姥爷小十多岁,也是五十多奔六十的人了,做针线活很吃力。另外她怕自己一走,二姐一家再把这些布料给搜刮了去,有自己在这,他们不好意思张嘴。

  西韦小家伙纯粹是跟小舅没玩够,说啥不肯回去,小舅虽说二十一的人了,西远通过这两天的观察,觉得他跟西韦一样像个小孩。

  姥娘和舅舅送他们送出了很远,连姥爷都拄着拐杖送了出来,驴车走上大路,西远回头还能看见姥爷一家人站在村口向他们张望的身影。

  ☆、第66章 想辙

  到了五月下旬,真正的夏天也翩翩而至。北地的夏天不如南边那么热,正午时找个树荫地儿待着就能避过热气。

  西家院子里,奶奶坐在阴凉处正在拆棉衣,家里人的棉衣刚换下来不久,趁着现在刚铲完三遍地的空闲得抓紧时间做,不然等到老秋时候就得穿夹衣和薄棉袄了,那时候现做来不及。

  奶奶先把棉袄棉裤的里、面拆下来,然后由西远娘洗干净缝制。葡萄藤下,西韦和卫成一下一下的往蝈蝈笼里送黄瓜花逗蝈蝈玩。

  小舅给逮的蝈蝈“嘟嘟”地叫着,声音很响亮,没有辜负西韦的夸奖,尤其晌午——一天最热的时候,家里人本想睡个午觉,它们反而叫得最起劲,吵得西远恨不得把它们烤吃了,不过,嗯,他也就想想,当初稍微怀疑一下小舅和大舅的水平,西韦都赌气不跟他好了,这要把他心爱的“大将军”——西韦给他的蝈蝈起的名字,给烤吃了,西韦还不得和他绝交啊。听着蝈蝈聒噪的叫声,西远无奈地翻个身。家里别人午睡都醒了,西远一直没睡着,所以还在屋里炕上眯着。

  “小儿啊?”奶奶叫西韦和卫成。

  “奶,啥事?”两个孩子一边逗蝈蝈一边问奶奶。

  “你们俩悄没声儿地去屋里看看,你哥是就躺在炕上不动呢,还是翻来翻去的?”奶奶迟疑一下道。

  “哎。”西韦耳报神一听,放下黄瓜花往屋里跑,卫成在后面跟着。

  这几天家里的黄瓜少结了不少,花都被他俩给揪下来喂蝈蝈了,气得西远拿笤帚满院子里追了好几圈,不过他现在没这俩弟弟跑得快,追不上人家。后来还是卫成看哥哥追得太辛苦,故意慢下来,让西远拍了两下解解气,西韦在旁边看着嘎嘎嘎地乐。

  最后还是爷爷领他俩到菜园子里,一一指点哪些花是能够结出黄瓜的,哪些不能,让他俩挑不能结的祸害,偶尔再去葡萄藤架子上揪点角瓜花代替,这才使得黄瓜解除减产的危险。

  “奶,我哥在炕上烙饼呢。”西韦的意思就是西远在炕上来回总翻身。

  “唉!”老太太叹了口气,大孙子从他姥家回来以后,都这样好几天了,“你们俩啊,以后长大了可得对你哥好点,你哥啊,可是真不容易,操心完这个操心那个。”奶奶低着头一边用纳鞋底的锥子挑棉衣上的线头,一边跟两个小的嘱咐。

  “嗯,我俩都知道!”西韦和卫成一齐点头跟奶奶保证。

  西韦毕竟还小,不明白奶奶让他们这么做的原因,卫成可是懂事不少了,奶奶说完,他就明白,哥哥这是有烦心事了!

  也没心思和西韦玩下去了,卫成放轻脚步回到屋里,他也没吭声,就趴在炕沿边上看着西远。

  西远闭着眼睛想姥爷家的事情,你说给他们想个挣钱的法子吧,没有人督促怕他们干得不像样,即使能干好,挣钱了,可是架不住人家能花呀!俗话说:“外面有个搂(一声)钱耙子,家里得有个攒钱匣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