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千二十九章 难堪(2 / 2)

许久,朱由检明白了王承恩的难为之处,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
王承恩没有完成使命,有些气馁,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。

东厂太监王德化上前一步,问道:“圣上,如今齐王十万大军驻扎在天津,我们要不要按照齐王的奏章所言,先停了科举。”

朱由检脸上一沉,忍不住冷笑了一声。

李植一直以来和儒生士绅为敌,处处以公德捍卫者自居,他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试图在大明废除科举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。但是这个自然而然的举动却和以前所有的事情不一样,让朱由检十分难堪。

儒教作为大明朝的政治基础,是对皇权有巩固作用的。这是祖宗定下的法制,正是这法制保证了大明二百多年绵延不绝。这和禁止士绅逃税完全是两码事。

朱由检作为一个大明天子,又怎么会愿意自己削弱自己的政治基础?

朱由检沉吟说道:“朕这些年观察李植的言行…朕不相信他会造反。”

王德化说道:“可是圣上,如今齐王兵威赫赫,这拖下去,局势怕是会败坏。”

朱由检皱眉说道:“王德化,如果论功业威望,朕和齐王哪个更强?”

王德化脸上一变,拱手说道:“奴婢不敢说。”

朱由检冷笑了一声,说道:“论功业论威望,朕远不如齐王。”

“正是因为天下人都信奉儒教的忠孝礼法,所以哪怕齐王再强,世人也毫不犹豫地奉朕为主。即便齐王北灭鞑虏南平流贼,南征北战拓地万里,这天下的人心依旧是在我朱明皇室一边,不会有丝毫动摇。”

朱由检吸了一口气。

“但若是儒教废了,天下人都论公德,都讲究贤明圣主为民造福,这世间的舆论会偏到什么地方去?到时候人人都说齐王负四海之望,朕这个天子…”

朱由检说到这里,说不下去了。

将手上的香炉盖子一合,朱由检说道:“这儒教,不可废!”

王承恩和王德化见天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,都是噤若寒蝉。两人扑通扑通跪在了地上,带着乾清宫里的其他小太监和宫女跪了一地。这些天子的近侍一个个慌张失措,全部匍匐不敢起来。

####

十一月初三,李植坐在齐王府的三殿中,翻看着各地呈交上来的公文。

如今一镇九省的摊子并不比大明小多少,李植治下的人口足有七千多万人,各种事务纷繁复杂。如果李植事必躬亲,肯定会被累死。

不过李植对于政务并没有一把抓的欲望,李植深谙分权的好处,将各地的事务分配给管理地方的官员。

在一镇九省,地方上的巡抚和军管“总督”权力是很大的,即便是一些大事,李植也仅仅是要求地方大员事后报备。李植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只要求管得好,并不要求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。

比如中南半岛从日本雇佣十五万失业武士管理山区的事情,李老四只是写了一份文件报到李植这里,李植回了两个字“准了”,负责日本事务的郑开成和负责中南半岛的李老四就把事情办了。其中错综复杂的人事和财务,李植一点都没有管。

李植的这种作风和一镇九省不断对外拓展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。如果想把前线的事情办得有效率,高度集权是不太可能的。以史为鉴,无论是不断扩大华夏版图的东周列国还是气象巍巍的盛唐,其政治都是高度分权,而不是集权。

公文到了李植的办公桌上,其实李植看不看都无所谓。李植其实只管领地的战略方向。

翻看了一会儿各地的文书,李植突然抬起头,皱眉说道:“一个多月了,天子还没有回复寡人的奏章。”